7月27日下午,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信息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宋志棠教授應邀來我校講座,題目為“相變存儲器研發動態與我國發展歷程”。副校長任德亮教授參加報告會,并就雙方開展交流與合作進行了深入探討。
在兩個多小時的報告中,宋教授以自己切身經歷,研究過程中的心得以及我國芯片產業的現狀做了詳盡的報告,為在場師生提供了一場精彩的視聽盛宴。宋教授在此次報告中詳細討論了相變存儲材料中的“八面體”局部結構對材料性能的影響,并介紹了將這種材料工程化的歷程,最后給出了對中國芯片產業未來的一些思考。宋老師的報告風趣幽默,深入淺出,到場的老師和學生都受益匪淺。
報告結束后,宋教授對現場老師和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詳細地解答,并對我校學生提出了新希冀,希望大家刻苦學習,潛心科研爭取我們新一代年輕人早日創造出“中國芯”。
宋志棠,現任信息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上海市納電子材料與器件學科帶頭人,國內PCRAM材料與器件研究的開創者。發表包括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在內170多篇學術論文,被Nature Material、Nano Lett.等高水平雜志引用500多次。宋教授還致力于芯片產業化,培養與組建了100多人產、學、研緊密結合、高水平的研發隊伍,開發出我國第一款PCRAM芯片,在國內首次將PCRAM芯片推向量產。宋教授在相變存儲器研發方面取得的突破性進展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已經被新華社等多家媒體報道。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供稿)